水浪拍打着河岸,隐隐激荡的声音袭来,颍水的河面算宽阔的了,于是在船舱中都能听见这种鼓荡的声音。
船身略有些摇晃,好在半年前有过萧砚的指点,此行南来北往亦多走水路,姬如雪倒不至于再晕船。
她捧着一卷书,身上是萧砚的服饰,脸也由萧砚之前特意给她易过容,扮其他来破绽很小。
这世上,姬如雪应当算是最熟悉萧砚的人了,且她的性格本就清冷,气质上也能演出几分神似,若非身形要消瘦一些,个子简单增高了一些但仍有几分不及,其他倒没有太大的差别。
而且这艘官船上随行的朝廷官员很少有与萧砚过多接触的,这点痕迹当也不会被人注意,不过保险起见,这接近一月的路程来,姬如雪都鲜少见过外人。
手里面的书姬如雪早已看了百八十遍,都已能倒背了,她之前在船靠岸时有过让人去买一些新的,也多看过一遍。
她受萧砚的影响很深,在闲下来时,萧砚常常都会捧一卷书翻一翻,兵书、地理志、史册……他看的书很杂,儒道等百家的经传都有涉猎,按萧砚的话说,阅不阅读不是他的主要目的,主要是习惯在看书的静心氛围中思考一些问题。
保持思考,才是萧砚这种人保持认知不断递增的能力,亦是无法舍弃的能力。
耳濡目染下,姬如雪倒也将这个习惯学了去,当然,不止是因为收集书册这些事都由萧砚交到了她的手上。
到底没有萧砚那可以一心二用的境界,看过几十遍的书很难让姬如雪再静下心来,她在船舱里走来走去,纵使是性子再冷,也忍不住要掰着指头数一数距离萧砚的来信已过了多少日。
之前她一心担忧歧国与女帝她们的事,还未曾觉得时间已过了好久,直到萧砚的来信上表明事态顺利,才终于开始盘算还需多久萧砚一行人才赶得上在汴京前汇合。
踱步间,另一头还有翻书声响起。
姬如雪看过去,千乌正捧着一卷《世说新语》看的入迷,她架腿而坐,跷着一脚,身形倒是仍然优雅,不徐不缓的翻着书,早已更换成中原样式的服饰落在她身上亦很好看,不失其落花洞主原有的风韵。
将近一个月来,二人倒是相处的很和谐,不知是不是察觉到了姬如雪的视线,千乌便在看到的地方折了痕迹,合上书,淡笑询问:“姬姑娘可是有所顾虑?”
姬如雪迟疑了下,蹙眉点头道:“将至陈留,汴京那边遣了使者在彼处等候,不可不见,我担心会出纰漏。”
陈留距离汴京虽然可谓只有一步之遥,但中间亦隔了数十里,朝廷遣人在那里提前接待,是表现朱温的重视、皇恩浩荡。
之前姬如雪还可凭借不与地方官有太多牵扯的名义拒见一些人,这次却不能不见了。
“暂且莫急。”
千乌沉吟了下,她并不熟悉中原的地理方位,自然不清楚陈留在哪里,只是道:“郎君正在回返的路上,在陈留之前或可能赶得上。若来不及,姬姑娘亦没有什么好担心的。”